
餐廚垃圾處理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規范處置餐廚垃圾,不僅能夠改善環境質量,還能有力推進城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近年來,蘭州市持續加強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監管工作,推動城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全力保障市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連日來,記者走訪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餐飲店和商業綜合體,了解餐廚垃圾的收運流程,以及餐廚垃圾如何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可循環利用。
全時工作
365天上門收運確保日產日清
今年元旦當天晚上,位于七里河區的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餐廚垃圾收運車駕駛員王東套上工作服,戴好口罩和手套,從廠區出發了。
“各位餐飲商家,我們的收運車已出發,請大家按照約定把餐廚垃圾桶拉到指定位置。”王東在該條線路收運微信群里發出了通知。

當晚8時許,收運車來到燈火闌珊、熱鬧非凡的蘭州中心。接到通知的餐飲商家,已將餐廚垃圾桶推到了地下車庫。隨著收運車的安全停放,卡、提、倒、放……伴隨著一套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一桶桶餐廚垃圾進入收運車罐內。
看著忙碌的收運人員,站在一旁的餐飲店工作人員曹穎說道:“今天我們店客流量大,有兩桶餐廚垃圾,平常每天有一桶左右的餐廚垃圾。”曹穎說,收運車每天定時定點收運餐廚垃圾,改善了后廚的整潔度和衛生水平,也解決了餐廚垃圾的處置難題,十分方便。
“蘭州中心在節假日要收走80余桶重量約8噸的餐廚垃圾,這類商業綜合體都是定時定點收運,必須做到日產日清。”王東告訴記者。忙碌兩小時后,王東回到廠區,過磅、卸料,花費半小時洗車,他才算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我們每天安排80多名收運人員,59輛專用餐廚垃圾收運車,將蘭州市主城區和永登縣的近8千家店面產生的餐廚垃圾及時收運回廠處理,收運時間分為9時至12時、13時20分至17時、19時30分至22時三個時間段,全年365天免費上門收運餐廚垃圾。”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收運部工作人員郝煒告訴記者。
全域覆蓋
102條線路配置59輛收集車
近年來,為加強餐廚垃圾管理,維護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市城管委督導餐廚垃圾收運企業科學設置收運時段、合理規劃收運路線,科學調度收運車輛,扎實開展餐廚垃圾收運工作,有效遏制了餐飲單位隨處亂倒餐廚廢棄物現象,解決了餐廚廢棄物污染環境的問題。

“截至目前,已建成蘭州市主城區和永登縣的全覆蓋式收集網絡,收運范圍已覆蓋東至東崗世紀新村,西至西固西柳溝,北至九州開發區,南至七里河彭家坪大部分地區;簽訂《餐廚垃圾集中收運協議》1.2萬余家,有效收運店面8554家;規劃收運線路102條,配置專用收集車59輛,日均收處餐廚廢棄物360余噸,滿足了蘭州市餐廚廢棄物日產日清的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置需求。”市城管委垃圾分類科工作人員邱子恒告訴記者。
一系列數據的背后,反映的是蘭州市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工作逐步規范化的歷程。如今,全區域、全時段、全過程、全封閉的收運方式,讓餐廚垃圾處理更加便捷;同時,保障了食品安全,還減少了垃圾堆放和處理過程中產生的臭味、細菌和病毒,為市民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環境。
全程智能
收運處置實現科學化調度管理
“您先通過微信小程序‘蘭州餐廚垃圾收運’上傳營業執照、收運地址、招牌名稱和照片,注冊成功之后我會把您的店鋪納入數字化收運溯源系統,在收運餐廚垃圾前會給您通知。”接到七里河區西太華熙元廣場五樓的屋檐口川菜館關于餐廚垃圾處理事宜的電話咨詢,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市場部工作人員喬明輝耐心地解釋著。喬明輝輕點鼠標,數字化收運溯源系統通過視頻和車輛GPS,全程監控收運車輛的動態信息。喬明輝告訴記者:“通過溯源系統,我們對全市餐廚垃圾收運商家就有了清晰的臺賬,為餐廚廢棄物流向合法、產出能收、收后能處、信息可追溯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進一步加強了收運處置作業的智能化、規范化、科學化調度管理。”

與此同時,在廚余垃圾預處理車間智能控制平臺,工作人員緊盯著大屏幕。餐廚垃圾進入進料口后,全程在電腦監控的指揮下,走完相應的工藝流程就完美“蝶變”成毛油、沼氣和可做有機肥的餐渣,實現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
餐廚垃圾的合理處置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為促使餐廚垃圾管理任務落到實處,市城管委將數字化收運溯源系統與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高效聯動,組織業務科室人員深入城區,采取在線監測、專人駐廠等措施,持續加強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監管工作,全力保障市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全面利用
讓餐廚垃圾重獲新生
裝得滿滿當當的餐廚垃圾收運車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哪里?
記者跟隨裝滿餐廚垃圾的專用收運車來到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開啟后續處理。“轟”的一聲,整車的餐廚垃圾被倒進投料口。進入投料口的餐廚垃圾,依次會經過稱重、物料接收與預處理系統、提油、厭氧發酵、沼氣發電、廢水處理系統等流程,讓餐廚垃圾重獲新生。

在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展廳,負責人康紅利正在向大家介紹餐廚垃圾“蝶變”后的有機肥料、生物油脂、生物燃氣、復合微生物肥及土壤修復菌劑等產品。“蘭州美食種類豐富、夜市攤位眾多,餐廚垃圾較多,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可實現生物回收再利用,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記者了解到,2011年3月,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項目落地,與傳統的垃圾填埋處理方式不同,這樣處理可以減少垃圾填埋處理產生的滲濾液和異味氣體排放,改善環境質量;另一方面,能有效規范全市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環節,斬斷非法利用餐廚剩余物飼喂生豬、提煉地溝油的鏈條,有效保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據康紅利介紹,依托該項目,已累計收運處置餐廚廢棄物138萬多噸,相當于阻止了6.89萬噸“地溝油”流向餐桌;同時,積極開發清潔能源,年生產沼氣500萬立方米,年發電180萬千瓦時,年產生物油脂近1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3.75萬噸,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是實施“碳中和”的主要手段和途徑。
記者手記
餐廚垃圾被稱作“放錯位置的資源”,餐廚垃圾的規范處理關乎著城市的健康發展和居民的生活質量。如今,蘭州市餐廚垃圾處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收、運、管、處”一體化餐廚垃圾收運體系不斷完善,顯著改善了市容市貌,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帶來活力。社會各方應繼續推動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讓每一滴廢棄油脂都能煥發新生,真正實現資源循環、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綠色發展目標。(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陶奕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