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城關區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目標,創新打造“黃河之濱也很美·文明集市”實踐品牌。活動采用“黃河之濱也很美+當月主題”聯動模式,通過資源整合、服務下沉、科技賦能,將傳統集市轉化為多元共治平臺,從廣場到社區,文明集市高頻次、多樣化亮相,讓文明新風與民生服務同頻共振。
作為連續開展七屆的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城關區“黃河之濱也很美·文明集市”,從最初單一傳統的文藝匯演形式,發展為如今集文化展示、政策宣傳、便民服務于一體的綜合載體。該活動整合了全區職能部門、62家企事業單位資源,設置政策宣傳、便民服務、健康義診、非遺傳承等近40個特色攤位,通過“一月一主題”的常態化機制,將醫保咨詢、家電維修、垃圾分類等30余項服務精準送到群眾家門口。
市民李女士感慨,“每月來趕‘文明集’,磨菜刀、學知識,比逛超市還熱鬧。”張掖路街道的王阿姨也笑著說:“每月都盼著這個活動,看節目、學知識、領服務,真是一舉多得。”這種接地氣的服務模式,不僅讓“文明集市”成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城關區踐行“六五四”工作法、推動文明實踐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深化的生動寫照,讓文明新風在煙火氣中浸潤人心,使新時代文明實踐真正活起來、熱起來、亮起來。
午后的城關區五泉街道,新改造的文化廣場煥然一新,健身器材齊全、步道整潔平坦,居民或慢跑鍛煉,或在涼亭下嘮家常,孩子們在滑梯上追逐嬉戲。聚焦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城關區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公共設施完善等城市更新工程,做到一次性規劃、分階段實施,補齊民生短板,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文明創建不僅要讓城區“顏值”提升,更要讓文明“入腦入心”。城關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趕大集”“道德模范在身邊基層巡講”“移風易俗宣講”等特色活動,把文化服務、政策宣講、便民惠民措施送到群眾家門口、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了“陣地多元化、服務精準化、活動常態化、參與全民化”的精神文明建設新格局。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我們用‘搭臺子’‘擺攤子’‘趕大集’的方式,讓群眾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涵養文明新風、提升文明素養。”城關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城關區通過專項宣講、特色活動、全域網絡和品牌建設,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的文明新風培育體系。無論是移風易俗宣講團、文明婚俗志愿隊,還是覆蓋全區的897支志愿服務隊伍,以實際行動踐行文明理念,推動社會風尚持續向善。如今,喜事、喪事大操大辦的現象明顯減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等新風尚蔚然成風。(記者 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