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區,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如何記錄這些故事,讓它們串聯起集體記憶呢?西固區西固城街道西固中路北社區的《小巷往事·睦鄰印記》8本相冊、2000多張照片,定格了19年來社區為民服務的溫暖瞬間,這些照片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將大家的心緊緊地拴在了一起。如今,無論誰家遇到困難,只需在群里輕輕一呼,立刻就能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與熱情幫助,不僅厚植著社區人文情懷,也巧妙撬動了社區基層治理。
暖心守護傳遞濃濃溫情
翻開相冊,社區志愿者的一個個身影映入記者眼簾。
在“送學日記”篇章里,7名黨員志愿者風雨兼程,為轄區15戶獨居老黨員累計送學500余次。照片中,老黨員手捧沉甸甸的書籍,臉上洋溢著笑容,而黨員志愿者的堅定背影,彰顯出無私奉獻的精神。
網格員護送摔倒老人及時就醫的抓拍畫面令人動容。照片中,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傳遞著社區里的濃濃溫情。
每月“流動服務站”進小區的照片也記錄下了那些溫暖人心的時刻。理發、義診等“微服務”如同春日暖陽,惠及居民1800人次。居民劉冬菊感慨:“這些照片讓我真切看到,社區服務絕非空洞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身邊的暖心事。”
“這張是社區干部開展隱患排查的照片,雖然時間已逝,但大家齊心協力為居民服務的瞬間卻定格在這里。”西固中路北社區副主任劉靜說,2024年9月1日,蘭州市遭遇大雨,社區干部發現早市巷道因下水堵塞排水不暢,出現大面積積水時,大家立刻行動起來。社區工作人員聯合物業人員迅速打開下水道口,拿起掃帚、水鏟奮力掃開積水,轄區黨員也紛紛加入,拿起鐵锨在雨水收集井內清掏污泥。經過半小時的努力,雨水收集井內的淤泥和垃圾被徹底清理出來,排水管道暢通無阻,居民的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街巷新生見證家園蝶變
省建一安中路小區兩棟老舊樓宇加裝電梯的影像成為小區發展的重要見證,社區巾幗志愿者清理閥門廠5號樓樓道雜物的集體勞動場景,引發了居民廣泛共鳴。打開相冊“老樓新生”篇,通過“改造前中后”對比圖集,生動見證了民生工程落地的整個過程,展現了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家園建設的熱情。
相冊中,省建一安中路小區小廣場原有的水泥活動場地被改造成多功能運動場地的紀實照片,完整記錄了從項目籌建到居民投入使用的全過程。曾經小區內沒有合適的活動場地,社區積極作為,多次與小區產權單位協調溝通,將原來一處近乎廢棄的草坪精心打造成了如今設施完備的多功能運動場地。
消防通道整治、智能充電樁安裝等10處安全改造的節點照片,見證了社區為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所付出的努力!翱粗鄡岳镄^一點一滴的變化,才知道社區為我們默默做了這么多,每一張照片都成為家園蝶變的見證!本用颀R先生說。
“以前我們轄區有個馬路市場,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在街道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取締了這個市場,還路于民,得到了大家的點贊,這些都用照片進行了記錄!眲㈧o說,她在社區工作了19年,雖然工作辛苦,但看到社區的一個個變化,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精心策劃活動精彩紛呈
從百家宴到百家情,每一張照片無不傳遞著鄰里情深。社區巧妙地將文化活動作為深入了解群眾需求的切入口,通過居民群內的積極互動以及逐戶入戶走訪,精準捕捉到群眾對于文化生活的熱切期待。
針對群眾需求,社區及時更新服務模式,不斷豐富服務內容,精心策劃各類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在春節、國慶等重大節日,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活動,如揮毫潑墨寫春聯、喜氣洋洋送“!弊,以及別具特色的“凝聚‘她’力量·巾幗綻芳華”活動等,這些活動累計惠及居民千人次,讓群眾充分感受到文化活動帶來的歡樂與溫暖,進一步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
“你看,我們‘宣傳活動站’篇章的圖片,著重展現了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一平臺,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并以此為紐帶,凝聚起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共同意識!蔽鞴讨新繁鄙鐓^黨委書記吳佳珍說。
翻閱相冊,文藝匯演精彩紛呈,為居民帶來一場場視聽盛宴;公益講座干貨滿滿,涵蓋健康養生、法律知識等多個領域,提升居民的綜合素質;政策宣傳及時準確,讓居民第一時間了解國家政策動態。通過這些豐富多樣的活動,社區打造出一種“關門是小家,開門是一家”的新型鄰里關系,描繪出一幅溫馨和諧的社區文化新圖景。
記者手記
一本記錄民生實事的成績單
在社區里,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如何記錄這些故事,讓它們串聯起共鳴?影像記錄或許是一個有趣又輕松的方式。西固中路北社區的8本相冊2000多張照片,定格了19年來社區為民服務的溫暖瞬間。
如今,《小巷往事·睦鄰印記》已然成為社區獨一無二的“情感地標”,它不僅是一本詳盡記錄民生實事的成績單,更是一座堅固無比的黨群連心橋,增進鄰里交流,形成集體記憶。
打造一個場景,凝結一段時光。2000多幅圖片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娓娓講述著社區故事,每一幅畫面都是社區民生答卷的生動注腳,讓居民重溫社區里的溫暖故事,感受生活的美好。( 本報記者 董永前 胡立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