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我家屋頂漏水了,你這會兒能不能來看看?”已經晚上11點了,西固區西柳溝街道上坎社區網格員宋丹的手機突然響起,電話那頭是獨居老人張奶奶焦急的聲音。15分鐘后,宋丹帶著工具出現在老人家中,直至凌晨將漏水問題徹底解決。這深夜里的暖心一幕,正是西固區構建“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筑牢平安基石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西固區緊緊圍繞“建設更高水平平安蘭州”總體要求,將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延伸至每個角落,通過創新機制、科技賦能、多元共治,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讓社會安定的基石更加牢固,讓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心田。
精密網格織牢民生安全網
“小宋就像我們的‘貼心管家’,家里有任何困難,只要一個電話他就會趕來。”提起網格員,張奶奶難掩感激之情。在西固區,像宋丹這樣的網格員活躍在492個網格當中,構成了基層治理的“活細胞”。
西固區以“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為骨架,將全區劃分為多個精密網格,每位網格員承擔著信息觀察員、政策宣傳員、居民調解員、隱患排查員、人民服務員的多重角色。這種列清單上門走訪、關鍵時必到場的工作標準,讓網格員成為群眾最信賴的身邊人。為了讓網格員的服務更加專業、更加貼心,西固區緊密圍繞大家日常履職必備的核心能力,采取區級培訓、鄉街互學、案例分析及情景模擬的多樣化培訓方式,今年已累計培訓2000余人次。
綜治樞紐打通解紛快車道
“沒想到只跑了一趟就一次性解決了問題。”在西固區先鋒路綜治中心,剛調解完借款糾紛的陳先生滿意地說。先鋒路綜治中心按照“1廳+5室”標準規劃,集中了信訪接待、矛盾調解、法律咨詢等多項功能,讓群眾實現只進一扇門、化解煩心事。
西固區通過常駐+輪駐+隨駐模式,推動綜治中心從矛盾中轉站“變身”問題終點站,今年以來,受理各類矛盾糾紛21972件,調解成功率99%。
為充實基層治理力量,西固區構建起三級“金字塔”結構調解員庫,統籌調度、擇優選配了142名專業人員組成矛盾大調解隊伍,并吸納“兩代表一委員”、鄉賢、巾幗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用這些群體的法律專長和人情練達,讓許多棘手糾紛迎刃而解。“我們樓上漏水問題,就是社區邀請的專業調解員幫忙調解好的,專業人辦專業事就是不一樣。”居民王先生對西柳溝綜治中心的調解十分滿意。
智慧賦能提升治理精準度
“點擊‘小蘭幫辦’小程序反映問題,第二天就有人上門處理,這效率沒話說。”在西固區,“民情地圖·小蘭善治”平臺已成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直通車”。這個集“小蘭民情”“小蘭網格”等四大板塊于一體的智慧平臺,今年以來,累計受理群眾訴求188704件,辦結率保持在99.98%以上。今年9月份,蘭玻西社區居民張女士因樓上孩子晚上練琴問題與鄰居發生沖突,網格員立即將糾紛錄入“民情地圖”系統,并組織當天值守網格員進行調解,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這種大數據+網格化的模式,讓治理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賦能,風險預警準確率大幅提升。
在科技賦能下,西固區“雪亮工程”與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同步推進——通過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等技術,該區構建起智能感知網絡,做到異常事件自動識別預警,力爭實現建成小區可防性案件“零發案”占比達90%以上。
多元共治繪就平安同心圓
前不久,西固區綜治中心通過訴前調解機制成功幫助一對瀕臨離婚的古稀之年夫妻重歸于好。
“要不是調解隊上門,我們老兩口可能就真散了。”說起社區調解隊的幫助,王奶奶紅了眼眶。
西固區積極培育“鄉賢工作室”“巾幗調解隊”等品牌,推行嘮家常、講道理、講法律三步調解法,讓矛盾在春風化雨中消融。
針對婚姻家庭、鄰里關系等常見糾紛,西固區建立村社初解、鄉街攻堅、區級兜底的分級化解體系,推動90%以上矛盾在村社層面解決。先鋒路街道幸福社區組建的“幸福大姐”調解隊,由社區內有威望、有熱情的女性居民組成,今年已成功調解鄰里糾紛14起。
“大家住得近,知根知底,經‘幸福大姐’耐心勸說,再大的矛盾也能慢慢解決。”居民們這樣評價貼心的調解員。
從網格員深夜奔波的身影,到綜治中心高效運轉的機制,從智慧平臺的數據奔流,到鄉賢調解的溫情話語,西固區的小區院落更安全了,鄰里關系更和睦了,群眾笑臉更燦爛了。在這片土地上,“平安”二字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堅實的保障,守護著萬家燈火的安寧與祥和。(記者 董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