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綠滿隴原”行動開展以來,今年蘭州市以筑牢國家西部、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統籌推進美麗鄉村、美麗城市、綠色廊道建設及沙荒地綠化,構建起“鄉村-城市-廊道”全域覆蓋的生態網絡,推動“綠美蘭州”行動落地,實現生態改善與民生福祉共生共榮,取得顯著成效。

藍天白云下的蘭州黃河兩岸郁郁蔥蔥
村村萬樹美麗鄉村顯特色
“村村萬樹·綠美鄉村”行動,如希望的種子在蘭州村落孕育生機。自2024年起,蘭州市聚焦“五邊四旁”重點區域,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綠美鄉村。
今年開春,作為全市12條重點示范帶之一的“水磨石佛”生態文旅鄉村振興示范帶,在村莊邊角地、道路兩旁栽植云杉等耐旱樹種,以木柵欄圍護綠化區域,并推廣庭院經濟,農戶房前屋后種植啤特果、葡萄及經濟花卉,形成一院一景格局。七里河區依托示范帶林地資源,推廣5000余畝林下養殖(生態雞)與林下種植(當歸、赤芍等中藥材),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形成綠色產業鏈,讓農民共享生態發展收益。
從黃河北遠望,皋蘭山如翠屏橫亙。今年,城關區立足“城市后花園”定位,推進“煙雨蘭山”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頭營村明清古建群按“修舊如舊”原則重煥生機,“一村一品”的差異化布局讓每個村落成為特色景點。伏龍坪街道干部回憶,昔日顛簸路如今路暢景美,皋蘭山發展駛入快車道。生態改善更讓村民幸福感倍增,一位村民說:“現在我們這里可美了,出門就是風景。”目前,20公里景觀綠化帶、6462株側柏云杉、29.6公里花帶及381處“四小園”構建環山“美麗廊道”,皋蘭山蛻變為“城市生態綠肺”。
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工作中特別突出特色經濟林建設,共栽植各類苗木134萬株(其中經濟林木26.7萬株),新改擴建鄉村小游園98個,以“提質、興業、利民”推動鄉村綠化與產業協同發展。蘭州正以“先行示范”姿態,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華章。

美麗蘭州
微綠+大綠美麗城市惠民生
小公園裝著大幸福,微更新托起大民生。
在城市核心區,口袋公園見縫插綠融入市民生活。南關十字西北角,40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園與西南角游園形成“綠色雙節點”。“以前這兒是停車場,現在多好。”晨練的大爺感慨道。這座今年新開放的口袋公園內,“玉如意”觀景亭、健身器材以及綠叢中的座椅,讓市民在繁華街巷擁抱自然。
以“500米見綠、800米見園”為目標,蘭州市充分利用城市零星綠地推進園林綠化。今年以來,新增改造城區綠地120.2公頃,補植主城四區喬木4320株,栽植彩葉樹、花灌木8.04萬株、小灌木41.387萬株、地被花卉7萬平方米,建成開放口袋公園10座。如今,全市公園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達80%,綠色福利送到群眾家門口。
此外,蘭州市向城市外圍拓展綠化版圖,推進十大森林公園建設。十大森林公園建設方面,相關縣區積極銜接,主動配合,九州臺、仁壽山、大青山森林公園掛牌工作已完成,沈家嶺森林公園掛牌工作已獲編辦批復;石佛溝、關山森林公園已完成規劃編制,徐家山、西固南山、沈家嶺、仁壽山、九州臺、大青山森林公園規劃正在優化完善;沈家嶺、九州臺等7個森林公園已完成新增造林1650畝;蘭山森林公園結合“煙雨蘭山”示范帶建設精心打造彩繪景觀8處、景觀小品120余處,打造49.6公里景觀綠帶(花帶);徐家山森林公園林場結合春季造林時機補植苗木100畝、栽植花卉55.87畝,完成森林景觀提升工作;九州臺森林公園已建成了彩陶博覽園、金城絲路園等4個小游園;五一山森林公園(勞動公園)已完成改造;石佛溝森林公園已建成7個文化景點及導視導覽、監控系統,十大森林公園已成為群眾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兩山+三北綠色廊道筑屏障
春風拂隴原,綠意染蘭州南北兩山。省市單位包片支持蘭州兩山綠化啟動會后,省、市121家單位投身行動,多方位保障推進,助力筑牢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屏障。
據悉,目前機場高速生態廊道完成新造林3652畝、退化林修復7573畝,栽植苗木59.5萬株,水利工程改造12491畝;中通道沿線新造林2968.6畝,栽植苗木56.5萬株,已通車段綠化效果初顯,G30、G312新通道及其他廊道統籌推進。以省門第一道、中通道面山綠化為重點的綠色廊道建設,截至目前,已栽植苗木116萬株,建成88公里綠色廊道。
今年,蘭州市以“三北”工程六期為依托推進沙荒地綠化。經積極爭取,蘭州全域納入“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范圍(三縣為核心攻堅區,五區為協同推進區),謀劃“三北”工程六期項目14個(總規模476.1萬畝,總投資37.04億元)。目前,已完成“雙重”項目81.08萬畝,實施中項目3個,入庫85萬畝,還在謀劃黃河主要支流整流域推進項目249萬畝。(記者 呂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