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向新,民生向暖。“十四五”以來,蘭州始終把青年發展、就業創業、一老一小等百姓關心的“關鍵小事”作為“頭等大事”,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一項項利民惠民政策在金城落地開花,更多民生愿景變成幸福實景,用民生改善詮釋強省會行動的深層內涵。

安寧區金牛街兒童友好空間
就業為先:打造人才“心悅港灣”
民生領域的核心議題中,人才就業始終牽動著社會各界的神經,它不僅關乎千萬家庭的幸福指數,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十四五”以來,蘭州市以政策紅利筑巢引鳳,以精準服務筑牢民生底線,交出了一份就業規模與人才質量雙向攀升、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的亮眼答卷。
“十四五”以來,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8萬多人,吸引15.9萬名大學生留蘭就業創業,累計支出就業補助資金14.32億元……一連串實實在在的就業數據背后,藏著蘭州以就業穩民生、以人才促發展的“密碼”。
“既給真金白銀,更給發展舞臺,在職業發展中能夠實現更大自我價值。”談及蘭州對青年人才的支持政策,于2023年,通過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入職蘭州現代職業學院的劉宗波滿是對蘭州人才政策的認可。
蘭州構建起“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鏈條政策體系,不斷厚植青年人才干事創業沃土,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為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和平臺。2024年,劉宗波成功獲評“甘肅省領軍人才”,并且依托蘭州市級人才專項經費及省級領軍人才配套資金,他的技術攻關進程大幅加速,如今正忙著整合4個二級學院的無人機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全力籌建智能裝備學院。
民生保障,是吸引人才的強磁場,更是留住人才的定心丸。蘭州為人才就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通過實施大學生留蘭倍增計劃,發放青年人才房票補貼1600余萬元,在蘭25所高校創新設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驛站,建成37家青年人才驛站、1766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和1379套人才公寓,儲備青年公寓房源870套,用真金白銀、真情實意地支持減輕青年人才求職經濟負擔,這些政策如同春雨般滋潤著青年人才的心田,讓他們能夠卸下包袱、扎根奮斗。
走進蘭州市人才公寓,60平方米的空間里,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一應俱全。畢業于蘭州大學的馬磊對此深有感觸,從提交申請到入住城關區華鼎·中央都會的人才公寓,高效的流程讓他驚喜不已。窗外車水馬龍的便捷交通,樓下熱鬧的商圈超市,讓這里不僅是棲身之所,更成為安心奮斗的港灣。
敞亮整潔的房間、齊全的洗漱用品、便捷的網絡服務,今年6月從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畢業的趙美對此不禁感嘆,“青年人才驛站的環境非常好,處處彰顯著對青年人才的關懷。”在這里入住7天,不僅幫她節省了一大筆開支,她還通過共青團蘭州市委提供的求職指南和就業信息,獲得更多的求職機會,并找到了心怡的工作。
“黃河之濱也很美”第二屆大型人才交流會匯聚優質資源,全國大中城市高校畢業生巡回招聘、人才夜市貼近青年需求……為打通人崗對接“最后一公里”,蘭州依托各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采取“現場招聘+線上招聘+直播帶崗”模式高頻次舉辦活動,讓?就業服務直抵“神經末梢”,真正實現“崗位找人”與“人找崗位”的精準匹配。
清晨的蘭州國際會展中心內,招聘會現場早已人頭攢動,蘭州財經大學投資學專業畢業生陳平手里攥著相關證書,穿梭在各個招聘企業展位前,仔細查看崗位需求、詢問薪資待遇。“我自己就是蘭州人,一直關注蘭州支持青年就業的各種支持政策,特別看好家鄉未來發展前景,希望今天能找到與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與兩家企業招聘負責人深入溝通后,她順利拿到復試邀請,嘴角揚起的笑意里滿是對未來的期待。
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全市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會2726場,為7.95萬家企業發布用工崗位120.63萬個次,吸引73.24萬人次求職登記,促成27.49萬人次達成就業意向。針對就業困難人員,持續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結對幫扶活動,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實現兜底安置,累計幫助14萬名失業人員再就業,其中困難人員就業4.2萬人,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穩穩筑牢了民生保障的壓艙石。
在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升自身技能成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關鍵。蘭州市為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深入推進“技能蘭州”建設,實施“技能興業”“技能筑夢”“聚力強能”三大計劃,創新實施高技能人才“揭榜掛帥”項目制培訓,試點培養技師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和工學一體化師資人才。五年來,全市開展各類政府補貼性培訓53.09萬人次,技能人才總量達50.3萬人,技能培訓成為萬千勞動者邁向高質量就業的金鑰匙,讓他們就業更有底氣、飯碗端得更穩。
人才的集聚,不僅為民生改善注入了動力,也為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近年來,蘭州市大力引進青年科技人才,在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形成了產業集群。這些產業的發展,不僅創造了大量高質量就業崗位,還帶動了周邊醫療、教育、交通等民生設施的完善,實現了“人才集聚—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從政策引航到服務護航,從崗位擴容到技能提升,如今,在這片黃河滋養的熱土上,民生沃土孕育青年成長,青年人才助力民生改善,人才振興推動城市發展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蘭州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暖心的政策、更加優質的服務,以“來了就是蘭州人”的包容,構建起青年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的就業生態圈,必將為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
老有所養:晚年生活更幸福
“一老一小”,一頭連著歲月安康,一頭系著未來希望,承載著每個家庭對幸福生活的期盼,也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標尺。“幼有善育、老有頤養”是全社會的共同期盼,也是政府的關切所在。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市棗林西社區考察時強調,要緊扣居民實際需要特別是“一老一小”等重點,不斷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10月16日11時,記者走進城關區靖遠路街道幸福蘭州長者食堂,飯菜香味撲鼻而來,在選菜檔口前,擺出了回鍋肉、西紅柿炒蛋、家常土豆片等豐富多樣的菜品,前來食堂吃飯的老年人絡繹不絕,其中也有不少年輕人的身影。
“食堂就在小區附近,對我們老年人來說真的太方便了。這里的飯菜味道好,經濟實惠,菜品低鹽、低油、低糖,吃起來健康又放心。”年近70歲的周培榮對社區食堂的滿意度溢于言表,自食堂開業運營以來,成了食堂的常客,每天中午,他和老伴帶著三歲的孫子前來就餐。這尋常的一幕,正是蘭州市“十四五”民生發展建設的生動注腳。
長者食堂不僅為老年人解決了吃飯愁的難題,更搭建起“老有所聚、老有所樂”的社交平臺,為社區養老服務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打造集書畫室、活動室、康養室等功能區域于一體的一站式養老服務陣地,為老年人活動做好硬件保障,讓長者們的晚年幸福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靖遠路街道社區幸福長者驛站負責人王君萍說。
如今,全市已累計建成113個社區長者食堂,除了為老年人提供優惠助餐服務外,還以普惠價格向全體居民開放,進一步延伸養老服務觸角,月均提供助餐服務30余萬人次,老年人能在家門口“近”享幸福“食”光,得到了市民群眾廣泛好評。
蘭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以來,蘭州市以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為契機,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探索形成了“物業+老年助餐”“中央廚房+老年助餐”“養老+老年助餐”等多元主體參與的發展模式,不斷擦亮了幸福蘭州養老品牌。
立足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實際,蘭州聚焦努力讓老年人享受家門口的養老服務這一目標,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向老年人周邊、身邊匯聚,構建起具有蘭州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今年7月,在全省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推動出臺了《蘭州市養老服務條例》,明確了政府、社會、家庭在促進養老服務發展中的責任,為解決全市養老服務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供了法律遵循。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22家、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65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10個、村級互助幸福院510個,養老總床位2.44萬張,可為15分鐘生活圈內老人提供托養照護、生活照料、健康管理、休閑娛樂、文化教育、心理關愛等服務,有效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的服務需求和意愿。
此外,我市為提高養老服務托底保障能力,2021至2025年,將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列為全市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為全市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十四五”期間,累計賠付1.5萬筆5000余萬元。全面建立高齡津貼制度,為全市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195.4861萬人次6620.7956萬元。
幼有善育:托起城市的未來
為了照顧好“一小”,蘭州市堅持把發展托育服務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支持用人單位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多種模式發展,全市共建立托育機構292家,托位17712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35個。
值得一提的是,蘭州市致力于推行“一米高度看城市”的理念,將“兒童友好”融入城市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公共資源配置中。積極推進公共場所的適兒化改造,如公園、廣場和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等,增添兒童友好的元素,打造兒童樂園矩陣,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安全、舒適、充滿童趣的成長空間。
城關區新港城兒童友好空間配備了豐富的兒童游樂設施,不同功能區域設置了休閑座椅、兒童座椅和健身器械,還有方便嬰兒車通行的無障礙設施,家門口的兒童友好空間,每到周末便迎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這里盡情玩耍。
七里河區在萬達茂、蘭州中心、蘭州老街等多個商圈核心區域,系統推進商場、書店、影院等各類場所的適兒化改造,引入科普體驗館、手工工坊、親子劇場等新業態,著力構建購物+教育+娛樂一站式兒童友好空間,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兒童友好”新動能。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城關醫院兒科設計打造了“閱讀空間”“游戲角落”“母嬰室”,其中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沉浸墻壁式醫學玩具,讓孩子們在游戲的同時認識了自己的身體,減少患兒就診恐懼,提高了就醫體驗感。
此外,我市持續健全全市農村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關愛保護網絡,開展心理關愛、成長賦能、社會融入、權益保護等特色關愛活動,全力守護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市兒童福利院在全省率先實施“類家庭”養育模式,推動兒童福利機構養育、治療、教育、康復、社會工作的一體化服務建設,推動兒童福利服務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
民生改善,永無止境。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啟航的交匯點,民生建設的腳步愈發堅實。蘭州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時刻以百姓的需求為導向,不斷破解民生難題,推動民生事業發展,讓這座城市更有溫度、更具活力,讓黃河之濱的幸福故事繼續流淌。(記者 南永濤 趙萬山 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