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永登縣河橋鎮,大通河畔生機勃發。甘肅寶鎂西鐵合金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高品質硅鐵合金項目一期建設現場,熱火朝天。記者眼前這座承載著“全球領先高品質硅鐵基地”目標的產業項目,正以“寶武速度”在金城大地拔節生長。
年底首臺電爐將點火
走進項目現場,超500畝的工地上,塔吊長臂揮舞,工人們正專注地對4號電爐車間硅鐵合金電爐的第六層進行澆筑,電爐設備同步進入安裝階段——這一進度,標志著項目土建工程已進入主體攻堅階段。按計劃,今年年底第一臺電爐將完成點火,并正式開啟生產籌備倒計時。
作為項目建設主體,甘肅寶鎂西鐵合金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在河橋鎮注冊成立,由寶武鎂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南京云海金屬)控股,注冊資本達5億元。不同于單一生產型企業,公司從成立之初便錨定全產業鏈布局,業務覆蓋“礦山開采—礦石加工—鐵合金冶煉—有色金屬合金制造”全環節。按照企業發展規劃,這里不僅要實現高品質硅鐵的穩定產出,更要打造技術水平、生產規模、品牌影響力均達全球領先的產業標桿。
在項目規劃圖中,一組數據直觀展現出項目的“含金量”:項目總投資18.9億元,建成后將形成年產30萬噸高品質硅鐵的核心產能。以當前市場銷售價格測算,項目投產后年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均可達22.5億元,貢獻工業增加值4.2億元,年繳稅收1.75億元。在就業層面,該項目可提供500多個穩定崗位,既有效帶動當地物流、設備維修、原材料供應等相關產業鏈發展,同時也為百姓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加了收入來源,實現經濟效益與民生效益的雙向賦能。
“保姆式”服務支撐建設效率
“作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二級子公司,我們從企業注冊到項目開工,僅用9個月就完成了廠前區主體封頂,這背后離不開永登縣‘保姆式’服務的全力支撐。”項目負責人王曉昆告訴記者,當前項目建設正按節點穩步推進——土建方面,主要電爐車間完成進度已超65%,其他公輔設施完成50%以上,變電站建設進度達90%;配套設施方面,廠前區辦公樓、食堂、活動中心及公寓樓已全部封頂,外墻和屋面施工即將收尾;設備安裝環節,主要工藝設備已逐步進場,為后續投產奠定基礎。
如果說“寶武速度”得益于高效的服務保障,那么“綠色底色”則是項目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項目建成后,我們的余熱發電系統可實現能源循環利用,投產后能大幅降低單位能耗。所有生產環節均按國家和行業高標準環保標準設計。”項目技術員刁增進告訴記者,該項目的綠色屬性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嚴抓環保,投入資金建設除塵系統、廢水處理站等環保設施,對生產固廢實施回收再利用,確保排放達標或優于國家標準;二是聚焦節能,選用高能效節能型設備,通過煙氣余熱回收發電、低品位熱能換熱用于冬季采暖,同時優化工藝流程、提升自動化水平,減少物料倒運以降低能耗;三是強化節水,采用節水設備與工藝,高效循環利用水資源,生產循環水重復利用率達95%以上,最大限度減少新水消耗與廢水外排;四是推進減碳,通過余熱發電、規劃使用綠電等方式,從源頭降低碳排放,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
七成崗位惠及本地百姓
項目建設的熱度,最終轉化為當地百姓就業的溫度。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項目施工及籌備階段的本地工人占比已達七成,不少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同時,公司還支持工人考取崗位技能證,并定期開展培訓。
“從項目簽約那天起,我們就成立了專項服務專班,推行‘一企一策’精準對接,全程幫辦項目立項、用地審批、環評等手續,解決施工用電、原材料運輸等難題。”永登縣副縣長張宏昌告訴記者,永登縣將持續做好項目建設“后半篇文章”,全力推動項目如期投產,讓這一項目真正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本報記者 薛曉霞)